那头奶牛,是有价值的垃圾,困住了脑子

Part1增长

整体支出不会减少,利益重新分配

2023年,过去了。

马上要进入要发年终奖的日子。

达叔在医疗行业,之前又是危急重症的诊断领域,在2020-2022的三个年份里,属于吃到红利了。

其他行业,被锤的死去活来。

达叔的细分赛道,有两年半,处于供不应求,长期卖断货的状态。

都是经销商,先打款,排队等着发货,最长有等几个月的时间。

冷热不均。

任何一个细分的赛道,大暑之后,必有大寒。

进入2023年,锤神终于拎着镰刀,杀进了医疗赛道,以合规的名义,下半年,把大家吓坏了。

一动,不敢动。

再后来,达叔离职了,自己出来创业了。

开始深耕医疗项目+自媒体链接+房产投资,更自由、更完美的去验证,达叔对这个世界的一个个洞见。

一个个推演。

上次某个医疗诊断协会,总经理、副总等三个人,来达叔办公室聊天,沟通整个行业的变迁。

达叔问,你们这个公司,开了多少年?

医疗说,20多年。

从1990年代,就开始办了。

长期都是地下组织,连正经的酒店都住不起,找个小会场,找个小餐厅,就搞起来了。

像老鼠会。

真正觉得,行业开始扬眉吐气,感觉赚到大钱了,玩家越来越多,是2015年开始的。

按照产业规律,起步–成长–成熟–衰落,那2023年,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个细分赛道的转折点。

达叔说,这个细分赛道,我是2015年,从药品、高值耗材转入,从2023年职场离开。

是不是因为我的加入,行业进入辉煌,我的离开,行业开始进入转折向下?

这是一种迷之自信的玄学解释。

还有一种科学的解释,就是我当时觉得药品行业先被锤。

开始搞一品双规、一致性评价、控制药占比、药品零加成,一步步开始为集采做准备。

然后,就跑了。

一头扎进了,可以远离这些影响的赛道。

在整体医疗支出,继续增长、人口继续老龄化的前提下,迎来了这个细分赛道的爆炸式增长。

医疗问,现在开始搞DGR,这对绝大部分医疗机构,对很多医疗企业,是一个致命的锁。

从总体支出上,上限封住。

会导致一些机构倒闭,也会导致一些企业,业绩覆灭。

你仍然坚持文章:

黄金年代。。

医疗黄金20年的观点么?

达叔说,坚持。

Part2杀死你的奶牛

不断找新的增长点

面临同样的困难,不同的机构、不同的组织,面临到的困难,是完全不一样的。

包括达叔以前提到的业务分层:

医生的生意,是几千、几万级别的;

主任的生意,是几十万级别的;

院长的生意,是几百万级别的。

再往上,几千万规模的生意,院长说了都不算。

DRG的影响,在既定的业务上,只是把某个病的治疗价格,给你锁死,而用什么、怎么用、用多少,是不管的。

原来可开可不开的万金油产品,肯定是首先被干掉的。

剩下的,几乎都是刚需产品。

而刚需产品里,又得再往下做一次分类:

利润贡献项,还是成本项。

如果你既是刚需,又是利润贡献项,那受到的影响,必然不会太大,甚至都有可能逆势增长。

再叠加国产替代,用更低的成本,把利润让给客户,让给渠道,让给整个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

就有机会,在高压的条件下,用灵活的政策,切到一部分僵化者的市场份额。

给有资源的人,提供变现的工具。

在存量市场里,切一小部分;

在增量市场里,切一大部分。

对手是职业经理人,一年干10个亿,都是愁眉苦脸的,完全没有尝到业绩增长、营收额的喜悦。

背负的,全是增长压力。

但作为对手,我能从一两千万,成长到2个亿,就有机会证券化,就有机会用资本市场的钱,摁着对手打。

框架不一样。

对方是在卖产品,赚产品差价,拿工资+奖金

我们是在卖项目,赚产品+证券化的钱

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我周末,终于把《繁花》看完了,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胡歌,也不是爷叔的台词。

最深刻的话,是那个强总说的:

我是发股票的,你是炒股票的,你我不在一个层面上

你看我选的医疗产品,背后一定有比较深刻的筛选逻辑,一定是重新的利益分配。

一个市场里,只要规模足够大,无论怎么折腾,一定会有人赚到钱

比如,我最近和一个搞英语培训的交流。

他原来,是新东方的老师。

被裁员后,干的事,两年时间崛起,现在一年赚600万。

问题是,你能见到这样的人,知道这些底层的打法么?

不能。

然后,你就会觉得,这批人下岗后,可真惨。

你惨,就好好承认自己惨。

别妄想他人的悲惨命运

反而感慨,教培行业要是没倒,他肯定没那么大决心转型,也不会赚到这笔钱。

达叔以前,分享过一本书,《杀死你的牛》。

是达叔读过么?

不是。

是十几年前,达叔在年会上,听一个韩国来的大中国区老板,用韩国口音的英语,讲了这个故事。

一对美国来的经济学教授、学生,去印度考察。

一个印度家庭,家里养了一个奶牛,全家就靠这个奶牛,挤奶去卖,养活全家。

全家,骨瘦如柴。

临走前夜,教授把奶牛给杀了,拉着学生就跑路了。

学生骂教授,禽兽不如。

一年后,学生毕业,回到印度,准备去道歉、忏悔、赔偿。

结果,看到这家人都进城打工,赚了更多的钱,过上了好日子。

那头奶牛,是有价值的垃圾,困住了一家人的脑子

也困住了全家的收入上限

很多细分行业,都是原来的那头奶牛,既然已经被锤神给杀了,还能怎么办?

骂骂咧咧,是一个方案。

另外一个方案,就像俞敏洪一样,闭上嘴,赶紧去找新的增长点

争取,比以前赚的更多

外企走下坡路,你就去民企,进口不行了,你就去做国产;

传统打法不行了,就搞创新打法。

搞信任前置、搞流量放大、搞资源链接,搞给有资源的人提供变现工具。

Part3深层视角

只研究框架结构

医疗问,我在星球里,看到一些读者,在问很多焦虑性的话题,你都能从更深的角度,讲一个新逻辑。

达叔说,只有一部分逻辑,是我独创的。

绝大部分的逻辑,都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在另外一个圈层里,早就已经变成小范围的共识。

只是,你没有找到入门,看不到这些观点,也看不到逻辑。

你看不到,就会形成深深的恐惧。

有个风吹草动,你就紧张坏了,听风就是雨。

今天,我在办公室,针对流量内容的话题,拿着白板笔,给实习生讲了一个小时的选题、内容生产底层逻辑。

他听完,很震惊。

原来他看到的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有这么多的内容设计,原来他以为,有些内容,就是为了水字数。

发现,不是。

他认为“水”的内容,才是精华。

你拿到一个话题,只需要拆解,最底层的框架、结构是什么,就能判断出,这个问题的核心在哪里。

抓住主要矛盾,然后,就是等。

必然,就能预判到结果。

经济学里,有四大约束:

1、东西不够;

2、时间有限;

3、互相依赖;

4、需要协调。

普通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困境,只能看到自己的约束,看不到大人物老板们的困境和约束

他们能有的选择,也不多。

而且,这些选项,也需要公司下属的配合。

只要公司,还要继续发展,想与其他公司竞争中,占据上风,就一定要想办法,做激励相容。

给下属发钱,才能激励相容。

否则,一个个中层、基层,全部摆烂,死给公司老板看。

最可怕的,并不是在公司里直接顶撞老板,而是集体性的软抵抗,每个人领了任务,都消极怠工。

都带薪拉屎,都摸鱼。

就这样耗,也能把公司给耗死。

每一份忠诚,都是花钱买来的,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

长时间,不给公司里的员工发钱,各种技术工种、能力强的业务经理,都会最先跳槽。

能力越强,跑的越快。

一旦形成了跳槽、弃船共识,纷纷把公司的产品抛售,再想维持产品和工厂固定资产价值,就彻底没戏了。

如果是古代,公司老板的钱,只能用金属货币,有上限约束,那没钱就是没钱。

但现在,公司老板每个月发给员工的工资,都是他办公室里打印机,打的A4纸。

一旦遇到危险,除非他的打印机坏了。

否则,一定会有天量的A4纸,拼命的印,把公司的员工情绪,给稳定住。

既然奶牛,已经死了,无论是谁杀的,无论有没有后悔。

先把当前的难关,给度过。

其他的,以后再说。

而员工骂骂咧咧的愤怒,貌似汹涌,只要重新赚到钱,立马就忘了。

类似的喜怒轮回,公司经历过很多次。

关关难过,关关过。

步步难行,步步行。

总成本领先|竞争的一个维度

降低4个成本,实现利润逆势增长 | 淘蛙的利润增长之道(小马宋客户最新经营案例) 编者按:本篇文章是小马宋的客户淘蛙厚汁干锅蛙的创始人刘总在“淘蛙品牌战略升级大会”上的演讲摘录...

存量财富的再转移

在没有大量增量真实财富产生的时候,更多的创富是存量财富的再转移 当下所有超越生产率边界的回报率,皆是存量财富的再转移,通过市场货币周期、认知差、市场阶差、风口甚至运气等,不断从...

More Reading

Post navigation

Leave a Comment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