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交易,一切皆博弈

所谓“红利”,“内卷”的底层逻辑。

其实底层逻辑一直都是极为简单的,一切皆交易,一切皆博弈

说到底,供和需

需求增加,供给不足或追不上需求的速度,就是红利期,这里的供给包括人才,商品,服务能力,也包括房地产,以及其他稀缺资源。

需求下降,或者需求饱和,供给仍在持续增加,就是进入内卷,供给方就很辛苦很煎熬 ,需求方掌握选择权和定价权。

用这样的一个简单逻辑,可以所有关于时代红利以及内卷的话题。

无关平台政策,无关道德素养,无关阶级划分。没有预制好恶,不依赖于某种天然正确。

但平台政策,产业政策可以对需求和供给产生严重影响,此外一些热点社会现象也会造成严重影响,比如过去几年因全球流行疫情,某些产业的过山车变化。

关注需求和供给的变化趋势,并寻求相关因素才会找到一些合理的机会,比如苹果手机刚崛起的时候,anker敏锐的杀入了充电宝市场,就是一个红利期的神操作。智能手机的市场会带动充电宝的市场,很多企业都是慢半拍到慢两拍才反应过来。

那么红利期,竞争的关键是稀缺性,你能做别人不能做,你做的好别人做不好,你的价值就会放大,需求多,供给不足,你有稀缺性供给,你的议价能力就足够强,或者说博弈位置比较好,为什么早期程序员值钱,早期移动开发程序员值钱,都是因为稀缺性优势。当然,有些笨蛋掌握了博弈优势还不知道,自己傻呵呵贱卖自己,这是另一个故事。

到了内卷期,竞争的要点是成本,谁便宜就用谁。但很多人会理解错了成本,单纯以为人力成本等于成本,这是错的。成本是指基于单位产出,而不是基于单位时间。当然,也有时间成本,所以产出速度越快成本越低。

那么高收入阶层如何实现体现所谓低成本呢,其实旧文都说过,第一是你产出效率高,为啥让你们多练习AI,AI可以大幅度提升产出效率,三倍工资,五倍产出,老板会考虑你的。第二是你横向兼容性好,一专多能,对创业公司,中小企业来说,很多职位不想养全职的,或者就算养也不会有太多名额,你能身兼多个角色,可以在不同时刻去应急不同场合,这个对企业来说就会是很好的成本节约,也就是你的价值体现。而一专多能再配备AI做能力扩展,变成一强所专,那还了得。

最后罗嗦几句,所谓红利和内卷也是有细分的,比如某个行业大范围内卷,但是在一些细分领域,需求未被有效满足,依然具有红利窗口,但可能只有极为敏锐,或者极具才能的人才能提供这样的能力去满足这种需求,所以这个红利窗口可能普通人也无能为力。

就比如,虽然程序员这些年已经陷入内卷,但某个特定阶梯之上的程序员,依然是供不应求。正如旧文那张旅游对比图,山脚下,游客如织,摩肩接踵,走到山顶,寂静无人。

以上,烦请课代表将与此相关的一些旧文贴在评论区。比如几年前谈996的文章,说的也是这个逻辑。

一个巴掌拍不响,谁更稀缺,谁更强势,这是基本道理。职位更稀缺,资方就强势,人才更稀缺,劳方就强势。你要做的,只有让自己能够更快的进入稀缺的阵营,稀缺到对方不敢跟你强势

简而言之,市场供求决定谁更强势

这很不正确,但这是事实,事实经常不正确

存量财富的再转移

在没有大量增量真实财富产生的时候,更多的创富是存量财富的再转移 当下所有超越生产率边界的回报率,皆是存量财富的再转移,通过市场货币周期、认知差、市场阶差、风口甚至运气等,不断从...

More Reading

Post navigation

Leave a Commen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