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讲道理,他讲棍子

昨晚文章,写在小号里:

我们这代人要经历的鬼故事。。

通过自己父母的养老故事,推演物价水平、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医疗内部结构

宁波问,别人都在写恒大,写许家印的故事,是你这个账号里,房产领域的大事

你没什么要表达的么?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达叔说,这种首富级别的人,不是达叔这种普通人所能理解,也不是我们所能非议的。对任何一个人落井下石,都不是一个好习惯

至于歌舞团、转移资产、假大空、离婚套现、高管被抓、消极解决问题、时代的产物等

都被大家讨论过了。达叔也是做业务的,最大的感叹是什么?同样都是做生意,自己忙活一辈子,如何避免身陷囹圄、一切归零。对市场,要有敬畏心

对众神殿,也要有敬畏心

尤其是在一个政策市里,要控制杠杆率、要不断创造现金流、不要拉弱者下水、不要拿全部筹码去赌。不仅要止损,还要控制规模、及时止盈。一切,以安全为第一要务

比如,同样都是搞地产的生意,也有完全不同的打法。一种是,恒大、碧桂园这种公司,不断冲击规模,要争第一,要搞高周转率、靠不断买卖项目赚钱

另一种是,上海的中鹰黑森林、瑞虹新城。拿一块地,两三年卖一期,能卖十期左右,一个项目,能卖20年

同样都是看好房地产,都想从房地产里赚钱,哪个稳妥,玩到最后,谁能全身而退,可能反而是后者。慢,就是快

文章,慢慢写,每天3000字,不要追热点,不被流量绑架

星球,慢慢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逐步推出,逐步落实

人,慢慢见,一年又一年的观察,对方靠不靠谱

房子,慢慢买,只买长三角的头部城市,始终控制杠杆率和现金流

拿捏不准的观点,不在外面狂喷;对这个账号不友善,在后台叨逼叨的人,全部拉黑

没有合作机会、没有利益链接、纯属空谈的人,全部不见。节约精力、节约心力。

不和任何人在公开场合争吵,只要对方有争论,就双手奉上对方肯定对,不在意一城一地得失

大家谁都不认识谁,日子都是各过各的。

有缘,就一起阶段性合作,做点项目,赚点钱;没缘,就一拍两散,各自欢喜。

争论?
争个屁。万通六君子、新希望刘家三兄弟、新东方的中国合伙人,最后都是赚钱后,散伙各干各的。
前提是什么?

前期矛盾再多,也得先把事做成,把钱先赚到。然后,才有可能,去各自实践自己的理想。在这之前,只有一个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把事做成,把钱赚到。

任何阻碍这个目标的人,全部都要干掉,要剥离,团结务实的人,远离满嘴大词、全都落不了地的人。

这个观点,放在经济学管理中,也能看到一二

按照纯自由派的观点,产业扶持是错的,补贴政策是错的,国有企业是错的,行政垄断也是错的。

从逻辑上讲,对不对?

应该是对。

但现实中的各国操盘手,都没按照这个套路来,即使这个理论,是他们发明的,他们也没完全接受

该补贴的补贴、该扶持的扶持、该打压的打压、该保护的保护。

这才是真正的血腥、丛林世界

你讲道理,他讲棍子

你讲长期、百年、最终的市场价值,操盘手讲短期爆发力、生产力追赶、现实安全催生的扭曲力。

场景是,即使有骗子、有浪费,仍然通过补贴,催熟了光伏、钢铁、高铁、手机、新能源汽车。

以及正在努力突破的芯片

这种定向补贴,在严格意义上,是什么?

就是对某个行业的优待,对其他行业的歧视。

进一步延伸,就是对某个行业从业者的优待,对其他行业从业者的歧视。

通过行政的手段,推动资金、人才重新配置。

你跟着走,可能会骗到很多钱,也可能会赚到很多钱。

这种人为的规划,只发生在产业端么?

不是。

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

很多人,只看到了工业化里,对产业的补贴,没有看到,很多城市的新城规划,也是另外一种巨大现实扭曲

比如,达叔发在朋友圈的宁波东部新城

达叔是什么时候,去宁波的?

2005年

当时极其穷,刚好就住在现在东部新城的老庙、某个叫颐乐园的康复医院附近。

当时,已经开始有了院士路、有了公园、有了世纪大道、有了三江购物超市。

甚至,还有了几个新小区,到处开始搞建设工地。

有特别大的变化么?

达叔在上海读大学,每年回宁波,都没有特别大的感觉。

直到有一天,达叔突然意识到,原来熟悉的一切,全部都被拆除了,全部变成了新小区、新的CBD。

城市操盘手,把办公大楼也从老城区,搬到了东部新城。

完成了老城、新城,一城两心的新格局。

房价一路狂奔,翻了几倍,直追宁波老城区的三江口。

而宁波房价上涨之前,宁波人的口吻是什么?

我们宁波,有钱人都是搞制造业,和温州人不一样,我们都是正经商人,都是搞实业。

对房子,没兴趣。

等上一轮,房价开始上涨,连续翻几倍,宁波的商人投资热情,有比温州人差么?

都是一个德行。

站在这个角度,达叔从来不相信,某个城市的操盘手,非常自豪的说,自己的城市不涨价,是因为我们不依赖房地产。

那种吹牛逼的口气,仿佛房价不涨,是自己的一个主观行为。

扯淡的。

但凡没涨起来,一种就是民富不够,另一种就是土地供应量没控制住,是一个被动的行为。

不是没有涨价的意愿,而是没有涨价的能力。

现在大家都想救楼市,都想把价格稳住、甚至把价格拉上来,各种政策都给了。

忙活了几个月,有立马就能拉起来的么?

至今,还是没有。

在总市值450万亿、每年新增市场十万亿规模的房地产面前,一些城市操盘者的主观意愿,都没啥意义。

达叔上一次,讨论城市规划和落实,是哪篇文章?

这不是色情小故事,是经济史。。

讲的是苏州工业园区。

一张规划图,一口气搞了近30年。

也是从金鸡湖旁边的一片田野开始搞起,变成了苏州的新地标、苏州房价的制高点,豪宅区。

宁波的东部新城,到现在搞了多少年?

18年。

同样的逻辑,可以去套杭州的拥江发展、合肥的政务、滨湖,南京的河西、江核,武汉的光谷、郑州的郑东。

无非是,给新区多少时间、多少资源。

投资者在选择这些新城时,与老城区对比的机会成本,有的能跑赢,有的会跑输。

新老城对比,是一个城市内部板块的价格对比,涨幅对比。

大家基本都有这个思路。

但缺的是哪个?

城市之间的对比。

比如,同样的一个时间点,同样的资金预算,假如二线都放开,杭州、南京、苏州、合肥、宁波。

综合对比,谁的价格,更有优势?

有人做这种城市之间的头对头分析么?

几乎没有。

为什么?

每个公司都耕耘一个城市,绝大部分买家,也都在自己心仪的城市内部选房。

从来没想过,去拿城市之间进行对比。

达叔为什么会有这个视角?

做业务,出差多。

天天在不同的城市之间穿梭,到每个城市,都研究人口、GDP、人均GDP、产业、财政、税收、房价。

价格贵贱,是相对的概念,是对比出来的。

滞后的地区,形成的价格洼地,一定会被资金填平,金钱是最聪明的。

尤其是在没有行政限制、原本的限制,都解除的情况下。

问题是,你在这种百万规模的项目上,花了多少时间,耗费了多少精力。

还有一个角度,当所有人都觉得,房地产行情结束的时候,你有去看过这些新城么?

有开发完么?

没有。

甚至包括宁波的东部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在内,上面提到的新城,都只建到一半。

停不下来。

停下来,就是前功尽弃。

游戏,只能继续玩下去。

站在最严肃的学术文献里,现在不是工业化不够,而是城市化不够。

昨晚文章,我们这代人要经历的鬼故事。。

还聊了一个话题,就是手里掌握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掌握定价权,才能跑赢对方手里的东西?

提到了强需求、稀缺性、可替代性。

还有一个角度,就是在经济学的角度,有两类产品:

可贸易商品、不可贸易商品。

尽量选择,持有不可贸易商品。

因为可贸易商品,它的定义是,可以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比如铁矿石、电子产品等标准化产品;

而不可贸易商品,是指只在原产地国内消费、只在特定区域消费,不可跨国贸易。

比如房产、理发、医生、保姆等。

在操盘手眼里,后者更可控,前者更不可控。

对不可控的产品,通常的策略是什么?

把价格打低。

对可控的产品,一般的态度是什么?

反而是把价格拉上去,因为价格上去了,你也得买,能够实现取之于民,去补贴不可控的产品,形成竞争优势。

提高住宅用地、补贴工业用地,就是这样的逻辑。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关注达叔,一起慢慢变富。

More Reading

Post navigation

Leave a Commen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