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是宏大,你是你 |赚一个个具体的钱

今天出差成都。

从飞机下来后,坐车去酒店。

路上到处都是建高楼、修地铁,这是一个人口破2000万的城市,多少年轻人在骂骂咧咧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己卷入了一个超级时代。

相当于,100多年前,第一批涌入上海的人。

从此,家族的命运,就不一样了。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1

到了酒店。

办入住,酒店漂亮的前台说,没有你的登记信息。

达叔拿出携程商旅,上面有订单号。

前台懵了,打电话和同事核实了一下,仍然没有登记信息,让达叔给携程商旅打电话。

携程反馈,订单是确定的,预定成功了,酒店也有确认信息,但确认完之后,酒店那边的人,没有录入系统里。

搞笑么?

非常搞笑。

携程是一个专业的头部上市公司,这个酒店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专业酒店集团,里面的人,也都是高薪聘请的人。

照样能犯很低级的错误。

经历这些事,就是祛魅的过程,知道对方无论多么端庄,多么严肃,都是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吃喝拉撒,都会犯错。

所有的管理本身,就是降低对人的依赖,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建立起对流程的依赖,再往下,又会衍生出大公司病

这就是组织的宿命和轮回

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冒出下一个问题

开始见潜在的医疗合作者。

医疗说,我是从2020年,你写医改的时候,就关注你了,当时你的阅读量,还非常小。

没想到,你能坚持写3年,几乎每天都是3000字,我没意识到这个能量的叠加,直到你写了一个外科医生的故事。

时间律。

他作为一个医生,也是每天去某医疗软件上回答问题,积累粉丝,阳光收入每年多几十万。

你作为一个做医疗业务的,每天展现生活场景,自媒体链接,收入也能暴增。

我突然意识到,复利、日拱一卒、水滴石穿、锲而不舍,这些挂在嘴边的词汇,突然就变得有力量,有画面感了。

然后,我就在想,过去这3年,我有什么事,是坚持下来的,是日日精进,每天叠加一点的?

除了年龄,没有其他的。

达叔问,力量的展现,有很多种。

我在知识星球里,给一些人写过类似的故事,你现在作为经销商老板,你手底下,带几个人?

医疗说,9个。

达叔问,如果你发现,其中有一个销售,他每年也能自己复盘,能写1500字,去总结一天工作的得失。

你会不会高看他一眼?

医疗说,刚开始,不会。

但他一天天坚持,能坚持一个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就是在秀肌肉,他展现出来的韧性,野望,必然是超过同龄人的。

我不仅会高看他一眼,还会主动和他处理好关系,他未来如果要创业,要做其他事情,还能保持联系。

达叔说,那你看,一个年轻人,无论他加入什么样的组织,哪怕就是像你这样的10个人小微公司,都能震住老板,出人头地。

为什么还会抱怨,年轻人没机会?

都是自己杀出来的。

2

医疗说,我以前也一直劝同事,工作要努力。

到后来,突然有一天,我好像顿悟了,努力本身也是一种天赋,有人对努力的理解、对努力程度的实践,就是会比别人高。

比如,都是出门拜访客户。

有人觉得,一天拜访3个,就算是努力了。

有人觉得,一天拜访6个,才算是勉强合格,拜访10个,才算是努力。

时间一拉长,差距也就显现出来了。

达叔说,你这个表述,是建立在数量能够战胜质量,在博概率的工作中,销售算是这种逻辑,创作也是这个逻辑,选房也是这个逻辑。

但在其他的领域中,比如炒股,交易本身是有损耗的,动的越多,反而会亏的越严重。

在这个领域,努力的体现,就不在于动的频率,而在于动手之前,做的思考和筛选,在脑不在手。

除了这个角度外,在努力堆数量的同时,要不断在小范围上,去找新的标杆,去找微创新,要不断迭代。

不能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

否则,把自己累死,没有范式和框架上的创新,也照样不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医疗问,什么是范式和框架上的创新?

达叔说,比如,你是一个经销商,如果你代理的是一个设备,没有耗材,代理几年,就被厂家干掉一次。

已经干十年了,生意一直卡在3000万,营收和利润,迟迟上不去,那就需要框架上的创新。

你要转型去代理,设备+耗材,品牌强大、稳定、能给你赋能,两者合作越嵌越深的类型。

每年实现20%的增长,坚持10年,也是很恐怖的一个数字。

再比如,最近有一个做药的地区经理,事业遇到了瓶颈,找我咨询工作,我顺手拿出一张A4纸,给他画了一个模型。

他现在33岁,年收入卡在50万左右,好多年了,为什么上不去?

就是赚钱的框架,被卡死在那里,在30-50万里,不断徘徊。

时好时坏。

好的时候,沾沾自喜,坏的时候,惊恐万分。

从来没想过,年入100万的打法,甚至年入300、500万的打法,别人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他开始想,现在33岁,在40岁之前,就有机会能做到。

他现在浑浑噩噩的,从来不想,等他到40岁,就是被职场辞退的命。

你会给自己,做3年规划,5年规划么?

医疗说,不会。

达叔说,我会。

我可能规划的方向,经常跑偏,但是一旦树立宏大的目标,往那边走,中间虽然会换很多打法,但总是越打越好的。

3

以达叔的框架为例:

医疗职场+自媒体链接+房产投资。

早期,文章刚开始写的时候,主要是分享房产投资,很少写医疗的板块,后面写着写着,发现医疗话题,是能给我主业赋能的。

能带来链接,能带来业绩,这是额外的收获。

再然后?

微信里出现很多医疗客户,研发人员,医疗资本的人,这批人的出现,使得达叔对医疗投资,成为一个可能。

这在达叔起步的时候,能想到么?

完全没有。

以前只是分享,房产投资的收入,比职场收入多,但未来很可能会出现,医疗投资的收入,比房产投资还要多。

只要你出门,动手开始搞,很多事情,就会螺旋式上升,会推着你往前走,走着走着,就来到一个更宽广的赛道。

医疗问,即使在外部环境,比较动荡的时代,新冷战的时代,你仍然乐观么?

达叔说,我不和悲观的人聊天。

你站在2023年,你在热火朝天、一片繁荣的成都,干着医疗行业,拿着这把好牌,你都悲观,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那你要是在日本、在印度、在拉美、在越南、在欧洲、在俄国、哪怕是在美国,你就会开心么?

各有各的焦虑。

你到抖音等APP里,搜一下,乌克兰的首都基辅,看看那边的人,每天正在干什么?

一般人认为,那肯定已经被毁的残垣断壁,城市破败不堪,人们颠沛流离了。

事实上呢?

绝大部分人,照样每天早上,坐地铁去上班,开车去上班,每天早上,路上还堵车。

这就是哪怕在战争的情况下,很多普通人的生活不要陷入过分的宏大叙事里,宏大是宏大,你是你

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聚焦、聚焦,再聚焦,去处理那些需要我们去面对的事情

我特别喜欢一个很小的自媒体,她是上海的一个中介,粉丝量非常小,声音是上海话,软软的。

每个视频开头,都是一句话:朋友,侬今早房子买了哇?

我每次听到,都想笑。

极度的具体化,没有其他任何宏大叙事,就是问你,你今天房子买好了么?

你说她关心外面的黑云压顶么?

不关心。

绝大部分忧心忡忡男人们的老婆,也不关心,就关心你最近升职加薪没,赚钱多点没,孩子上学,老人养老,学费医药费有着落没。

少扯别的。

我看到,很多人拼命转发外贸订单如何如何了,下跌多严重了,你家是做外贸的么?

搞的像很懂一样。

是整个亚洲生产国都跌了,还是就你这边跌了,跌到一定程度后,财政仍然要过日子,后续会采用什么手段?

所有问题的落脚点,都是作为个体,该如何应对。

只发泄情绪,不给解决方案,没有应对措施的人,都是瞎扯淡的。

医疗问,有什么方案?

达叔说,翻开历朝历代经济史,国家作为觅食机器,敛财无非土地税、人头税、商业税、铸币税。

前者两者,是古代的主要税收方式,可腾挪的空间少,所以经常爆发激烈冲突,陷入在低水平的循环里。

后两者,可腾挪空间要大很多,尤其是城市化土地+信用货币的模式,会创造出很多财富幻觉。

而幻觉本身,就能给出台下一个解决方案,赢得时间。

4

医疗黄金20年。

宏大是宏大,你是你

达叔以前看过一个电影,《黄金时代》汤唯演的。

演的谁?

一个叫萧红的女作家。

冲着汤唯,达叔硬着头皮,把这个文艺片的电影给看完了。

说实话,没看懂,黄金时代到底黄金在哪里。

但导演既然给这个影片起名《黄金时代》,肯定是有原因的。

有可能,站在文艺创作者的角度,那就是属于她的黄金时代。

那过去四十年,是不是改开四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

是。

但是,对于我父亲为代表的一批人,完全没抓到这个时代红利,穷的很稳定。

那么对于他来说,就不是一个特别靠谱的黄金时代。

从这个角度看,宏大是宏大,你是你

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达叔对未来的判断,医疗行业黄金20年,会从以下3点,进行论述

1、客户端:

如果你只是研究中国的宏大人口结构,会看到少子化、会看到人口停滞,会看到老龄化

以上,是事实么?

是。

日益严重的老龄化人口,对其他行业有多少影响,达叔不知道,但对深处医疗行业的我们这代人来说,大概率,是利好

而且,是重大利好。

无论是谁,这辈子在什么行业、赚了多少钱,最后一辈子的钱,都会花费很大一部分,在医疗里

而且,站在全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角度看,医疗本身具有毒品属性,是成瘾的

成瘾的逻辑,就是不愿意衰老、不愿意生病、不愿意死

为了摆脱这个恐惧,就愿意花钱。

而且,这个钱,是大钱。

是刚需。

严肃医疗本身,是财富的碎钞机、会巨大的产业

而对疾病的恐惧,也会催生巨大的健康产业

中国的人口,是14亿左右,即使在集采等政策扭曲下,市场仍然会做出反应,会诞生出一个高端的“美国版”医疗市场 + 一个普惠性的医疗市场

市场足够大,人口足够多。

医疗本身又具有强烈的区域属性,城市与城市之间,并不竞争,或者竞争的激烈程度并不像其他行业那么激烈

在一个超大的刚需市场里,弱水三千,各取一瓢,够吃的

2、产业端:

医疗产业本身,有两个重大特点:

特点一:医疗是个慢行业。

特点二:医疗是一个万亿级、十万亿级别的超级大市场,但内部极其细碎。

慢行业,意味着我们所有的从业者,相比电商、快消产品等行业,拿到一个产品,可以玩更长时间

在快消品领域,一个产品只要卖的好,一个月内就会被抄袭,生命周期只有半年,就结束了。

而医疗行业,一个畅销的产品,可以一口气卖几十年,甚至卖上百年,都有比比皆是的案例。

而其他外行人,看到医疗行业赚钱,敢轻易下场么?

不敢。

来玩的,几乎都是专业人士,而且竞争的激烈程度,远比其他行业还是要小

这一点,你要是不承认,就是不客观。

证据是什么?

行业的利润率。

但凡一个行业竞争极其激烈,利润率都是极低的,而医疗行业的各个赛道,把上市公司的财报拿出来看,普遍都是60%以上

而换到其他消费品领域,能有6%,就谢天谢地了

特点二,行业巨大,但内部极其琐碎,好处是什么?

没有巨头垄断

在电商领域、IT领域,甚至是汽车领域,都是万亿、十万亿级别的超大市场。

但这些行业,能活几个公司?

没几个。

电动汽车领域,看着红火,最后能活下来3+3+3+3,整个大行业,就能活下来12家。

这12家,分别是3家央企、3家地方国企、3家传统企业,3家造车新势力。

有普通人机会么?

没有。

而且起步投资巨大,压根就没人发大财的机会,你最多能开个配件厂,给做点零配件就谢天谢地了。

压根就没有你实现证券化的机会。

换到电商、IT、能源等领域,更是非常容易垄断。

这个垄断,无论是行政垄断,还是市场竞争的垄断,最后的解决,都是赢家通吃

而在医疗领域,做药的、不做设备、做设备的不做耗材。

做心内科的、不懂皮肤科;

做皮肤科的,不懂普外科。

全是小赛道

哪怕华为、腾讯、阿里入局,想一统江湖,都不知道该从哪里下嘴。

另外一点,就是过去很长的时间,中国的医疗市场,长期被外企压着打,而中国的产业并没有做好向上冲锋的准备。

最近,这些年,还是这样么?

不是了。

一堆做生物制药的新公司,做CDMO的、做器械的,开始出现千亿市值,也开始纷纷出海。

整个国内的制造业,上下游、资金端,都做好了升级的准备。

而升级、转型的过程中,一定是痛苦的。

但如果你厌倦这个痛苦,怀念以前草莽的年代、野蛮的年代,而排斥这个新的、健康的、品质的时代

那说明,可能错的不是时代,而是你

你活在上一个时代,那是你的黄金时代。

而新的黄金时代,并不属于你。

而是属于乐观的少壮派。

今天达叔在奇璞的颁奖现场,来了一百多个少壮派,都是医疗领域的创业者。

这些家伙,是外企的人才外溢、是医院端的人才外溢、是上市公司的人才外溢。

这帮人,肯定是因为觉得自己能做成,才去创业的。

是衔枚疾行,而不是骂骂咧咧的。

3、流通端:

达叔在医疗业务端做了十几年,做药的、做耗材、做设备、试剂的流通环节,各种打法,几乎都知道。

喜欢这种打法么?

不喜欢。

全是靠关系,靠裙带,靠灰色地带的地头蛇逻辑

有没有更高级的打法,有没有可能创造出更高级的打法?

达叔做了尝试。

通过自媒体,做信任前置、做流量+医疗的打法,靠观点输出,靠链接一个个具体的人、做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赚一个个具体的钱

不用吃饭、不用喝酒、不用去KTV唱歌,也能把生意做了。

而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在达叔的各种线下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从医院的专家、院长、主任级别的,到经销商老板、销售级别的,再到投资人、创业公司老板。

大家无话不谈,能说不能说的,都关起门来说了。

资源对接完,大家就撤了。

各自链接。

活动办了十几场,连晚饭,达叔都没安排过。

事情有办成么?

办成了很多。

大家对传统的吃饭、喝酒、唱歌模式,骨子里都是厌恶的,都是不喜欢的,都觉得自己是在应酬。

那种互害模式,是可以改变的。

放在医生端、创业者的角度,不是更好的时代么?

也是机会更多了。

世界上,以前是只有名医,没有名医院的。

你不知道华佗是哪个医院的,你不知道扁鹊是哪个医院的。

站在产业和历史的角度,医院本身是工业化的产物。

当一个患者,去某某医院看病,而不是去找某个医生看病,那这个医生的阳光收入,就注定了高不了。

因为,你不能独立获客。

你没有自己的IP。

但这个时代,媒体从中心化的电视、报纸,转向去中心化的自媒体时代,转向公众号、抖音、小红书。

一个医生、一个创业者,可以极低的成本,对外宣传自己,宣传自己的产品。

发声的概率,比以前大很多。

成功的概率,也大很多。

把一个人的才华放大、放大、再放大,就是一个这个时代最大的公平。

而你只需要问的是,我到底有没有才华?

如果有,就去放大。

如果没有,那在哪个时代,就是没戏的,就不用惦记着什么黄金不黄金的时代了。

安心回家抱孩子。

要登机了。

最后,乐观点朋友。

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我们要的是成功,是链接一个个具体的人、做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赚一个个具体的钱

选择比努力重要这句话,被大大低估了

听了见了那么多,体会到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多么多么多么难和可贵的一件事 你看那些在抖音视频号到处疯狂找流量红利,找模式,今天无货源直播,后天AI直播,今天这种技法,明天那...

存量财富的再转移

在没有大量增量真实财富产生的时候,更多的创富是存量财富的再转移 当下所有超越生产率边界的回报率,皆是存量财富的再转移,通过市场货币周期、认知差、市场阶差、风口甚至运气等,不断从...

More Reading

Post navigation

Leave a Comment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